close

 

 下了課,一群上課坐不住又吵翻天的男生圍過來。

 

「老師,妳怎麼都不給我們看影片?」

 有啊,剛剛我們不是有欣賞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?

「那不算啦,那個無聊死了」

「我們要看卡通!!

 這學期我們有看啊,杜卡斯的交響詩----魔法師弟子,不就是卡通嗎?

「可是,那只有五六分鐘,而且妳還要敎什麼樂器代表什麼角色的,很無聊耶!」

「對啊老師,妳怎麼都不放卡通給我們看就好,為什麼要敎樂理?」一群男生點頭如搗蒜。

「以前我們三、四年級的音樂老師,就是現在的某某主任啊,他都放宮崎駿卡通給我們看喔!」

 每堂課嗎? 不太可能吧!?

「常常啊,她放給我們看的時候就做自己的事,最後剩一點時間,就把課本打開唱唱歌、再吹一下直笛。」

 
 喔,卡通在家裡看就好,不然來上學幹麻咧!?

 

* * * *

 

  不只是一班有上述這種情形,託這位主任的福,某幾班五六年級的學生(特別是男生)都抱持著音樂課就是來看影片看卡通的心態。努力找來的胡桃鉗、彼得與狼芭蕾舞版本,費心配合課本補充的影音資料(因為大家都說愛看影片,胃口被養得很大)他們只要瞄一眼發現不是卡通,就覺得無聊不想看。

  

  要吹直笛、要敎樂理,那可得威脅兼利誘了。除了以糖果攻之,還要玩很簡單的遊戲來建立孩子「音樂原來很簡單」的成就感。成效喔?每班都有不同的接受度,但有兩班遲遲無法攻破他們對音樂的「心防」。

   

  唉唷威,音樂老師有這麼好當啊,那只請個人來播放卡通不是更簡單嗎?面對一群這樣的孩子,耗費心神,腸思枯竭,常覺得自己「孤臣無力可回天」哪。

 

 

  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就不一樣了,可能是還未經「污染」吧。

  本來蕭邦只要講一堂課的(說穿了其實是因為準備了六年級的課,因為他們不想聽覺得很可惜,所以轉而講給三年級聽)但孩子們出乎意料地聽得興致盎然,邊看席夫演奏,邊討論雨滴前奏曲、革命練習曲、小狗圓舞曲…,有的班已經延續了好幾堂(聽蕭邦的音樂故事變成一種獎勵!!),講到我自己都對蕭邦入迷(為了上課要看更多書、聽更多音樂),孩子們下了課也會去圖書館找相關資料閱讀;甚至很多人還不想下課,要繼續看六年級覺得無聊的鋼琴演奏。

 

  欸,有點諷刺吧。

  所以說,習慣真是個可怕的東西。能養成孩子們習慣的老師,更是重要。

  

 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cha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